中国制笔协会-凯发k8娱乐旗舰


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 会员注册

会员中心|广告服务|企业服务

抗战名将王耀南获朱德赠钢笔

抗战名将王耀南获朱德赠钢笔 被嘱咐写好字

黑色派克钢笔,朱德赠王耀南。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

 

抗战名将王耀南获朱德赠钢笔 被嘱咐写好字

王耀南(1911-1984)工程兵副司令员、开国少将。

黑色派克钢笔、粗布马褡子……这些不起眼的日用品里,寄托着抗战时期,朱德、彭德怀对有“工兵王”之称的抗战名将王耀南的关怀。

据王耀南之子王太和回忆,两件物品各有故事,特别是朱德所赠钢笔,父亲在世时常常插在口袋,直到父母离世后,家人才最终决定捐出。

【文物档案】

展品名称:黑色派克钢笔、粗布马褡子

展出位置:“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—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”的“百团大战”部分。

捐赠者:王耀南将军的两个儿子王太岳、王太和

王太岳捐赠的钢笔为派克金笔,通体黑色,保存良好,是朱德当年赠与王耀南;王太和捐赠的马褡子则是粗布质地,是1941年冬天父亲参加战斗前,彭德怀“借”给他的,用于装被褥搭在马背上行军,当时团级以上干部才能拥有。

王耀南未负厚望,出身矿工的他,最终成长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擅长使用爆破和坑道作战的将领,曾参与地雷战、地道战,并指挥破坏敌人交通线,曾有“工兵王”的美誉。

■ 对话

王耀南之子:父亲留的“传家宝”都捐出去了

说起父亲的故事,65岁的王太和语速飞快,能详细、准确说出往事发生的时间、地点和前因后果。他是总后退休干部,他记得,父亲生前就已陆续捐了多件文物,包括枪支、地图和老照片等,都曾入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。一直被当做“传家宝”的钢笔和马褡子,也因父亲有捐给博物馆的意愿,而最终被兄妹几人放在抗战馆这个更大的平台上。

他说,父亲说他打了一辈子仗,就是希望后辈不要遭遇战争,所以我们都希望能维持和平状态,不要再发生战争。

朱老总送钢笔嘱咐写好字

新京报:小时候见到过朱德送给您父亲的这支钢笔吗?

王太和:见过,他经常拿出来看,插在口袋里。但其实他用铅笔更多,这支钢笔几乎没怎么用过,就因为是朱老总送给他的,就特别珍惜,也拿出来给大家讲。

新京报:当时父亲是怎么讲这支钢笔的?

王太和:他讲得很清楚。那是1938年9月,我父亲是115师工兵主任,工兵连连长,接到命令从战斗前线去延安,到了才知道是让他参与建机场。后来他听说朱老总从前方回来了就去拜访,同时汇报前线战斗情况。

当时,朱老总问他,王耀南,你学习了毛主席《论持久战》没有?听说正在看,就提醒我父亲,作为有专长的干部,要提出一两个能有效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术来。

我父亲想了想,说自己一直跟炸药打交道,就叫炸药战吧,朱老总还让他改个名,说可以多打几场试试。后来我父亲指导的铁路破袭战和地雷战,都有炸药战的思路。

最后,朱老总还拿了支钢笔出来插到他的衣兜里,嘱咐他好好写字。这就是现在展出的这支派克钢笔。

两件宝贝已珍藏70多年

新京报:现在看这支钢笔保存得很好,是怎么保养的?

王太和:其实我父亲很少用钢笔,他多数用铅笔写字,所以打仗时就交代给我母亲,让她保管好。

一直到解放后,他给大学生作报告,写文章时都说过很多次,但都是放在自己的小皮箱里保管,我们也只是看看,最初还想当做传家宝。

我母亲去世前说我父亲有个心愿,想把这支钢笔捐出来,希望我们实现。

考虑到这是抗战时期的文物,我们就在爸爸诞辰100周年时,以我哥哥王太岳的名义捐给抗战馆,那时我们家已珍藏了70多年。

新京报:家里还留着父亲的其他东西吗?

王太和:已经很少了,父亲以前特别爱枪,还有他指挥破袭铁道时候的老照片,一直珍藏的地图等等,都捐给博物馆了,谁要都给,他就说“你拿吧,看哪个合适”,捐的东西可多了,到我们这儿基本都没了。

包括我捐的一件他的压箱底的马褡子,这次就挨着这支钢笔展出。那是1941年冬天,我父亲去山东讲利用地雷战打击日军时,被调到晋察冀军区。走时彭德怀说,“战役打起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见面”,让他把自己压箱底的马褡子拿走。

父亲虽然带走了,却一直说这是借来的,“以后要还给彭老总的”,因为当时只有骑马的团级以上干部才能用。

之后他一直搞工程,“还”马褡子的事就撂下了,但他直到去世时还嘱咐我们,就算彭老总去世了,也要记得还。

最终经彭老总后人同意,我们决定把马褡子捐给抗战馆,用于教育后人。来源:互联网



2015年07月10日

网站地图